近日,英法因非法难民的处理问题,在空再次交火。法国总统马克龙甚至在私人谈话中称英国首相约翰逊为“小丑”。“看到一个大国(英国)被一个小丑领导,我们感到非常难过。”
事件始于11月24日,一艘偷渡船从法国北部的加莱港出发,试图穿越英吉利海峡前往英格兰,但在途中迅速沉没,导致27人溺水身亡,使难民穿越英吉利海峡的问题进一步升级。
英国边境警察正在搜寻溺水的偷渡者。
随着一个孕妇、三个孩子等死者的身份一一曝光,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只有34公里窄的英吉利海峡。面对国际移民组织(IOM)2014年统计以来台海地区死亡人数最多的非法移民悲剧,英法加大火力互相攻击,指责对方处理非法移民问题不力。国际社会既悲伤又担忧,因为矛盾得不到解决意味着更多非法移民的悲剧将会发生。
走私每年都有,但今年矛盾很大。
事实上,英法乃至整个欧盟关于非法移民的争议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从法国北部的加莱和敦刻尔克到英国南部的多佛等港口城市只有几十公里。非法移民以各种方式穿越英吉利海峡,从法国北部偷渡到英国的现象由来已久。但最近,尤其是随着英国退出欧盟的完成,从法国非法移民到英国的人数激增。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统计,今年乘船偷渡到英国的非法移民人数已超过2.5万人,是2020年的3倍,是上一年的10多倍。非法移民主要通过藏匿在卡车和渡船中,以及乘船等高度危险的方式穿越海峡。其中,“搭便车”是之前最主要的方式,包括2019年10月发生在英国埃塞克斯郡的“卡车惨案”(导致39名越南非法移民死亡)。
2019年至2021年,乘船穿越英吉利海峡的非法移民数量激增。资料来源:英国广播公司/内政部
2021年,英国正式结束英国退出欧盟过渡期,完全脱离欧盟,形势发生了变化。英国退出欧盟意味着英国退出欧洲单一市场和欧盟关税同盟,英国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人员自由流动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加强了对法国的边境控制,特别是在法国加莱港的安全活动。像两年前的“卡车惨案”那样穿越法国、比利时、英国,几乎是不可能的。
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社会学高级讲师露西·梅布林(Lucy Maybrin)的话说,这让非法移民更难入境。所以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坐船这种危险的走私方式,也让走私组织看到了新的“商机”和“市场”。英国边境警察局前局长托尼·史密斯(Tony smith)指出,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出货”企图。今年11月,台湾海峡偷渡人数甚至创下单日1000人的历史新高,可见一斑。
走私每年都会发生,尤其是今年;从法国非法移民到英国并不新鲜,但此时却成了两国矛盾的又一次激化。这既是偶然因素,也是必然结果。
穿越英吉利海峡的非法移民主要来自伊拉克、伊朗、阿富汗、苏丹等中东和非洲地区。因为他们的原籍国要么饱受贫困之苦,要么饱受战乱之苦,所以到欧洲发达国家寻求庇护是他们的合理选择。然而,已经到达欧洲大陆首屈一指的国家法国的移民们并不满足于此。英国期刊《国际健康》2017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法国加莱接受采访的402名难民中,82%的人计划去英国,只有12%的人希望留在法国。
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是多方面原因的产物。首先,大多数非法移民选择经由法国前往英国,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在出发前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因为他们已经与英国有了一定程度的联系。根据《国际卫生》的上述调查报告,在想去英国的难民中,超过一半(52%)的人已经在英国有亲戚。还有的要么在英军服役过,要么因为原籍国和英国的历史关系,要么会说英语,也把英国作为寻求新生活的首选。
英国最大的难民组织“难民委员会”首席执行官恩维尔·所罗门也承认:“他们与英国有联系。他们会说一些英语。他们有家人、朋友和关系网(在这里)。他们想来到英格兰,留下来重塑自己的生活。”因为这些难民与英国的联系,以及他们要去英国的事实,法国自然不希望英国把这些“烫手山芋”原路送回。
2020年英国寻求庇护者的来源国名单,其中大部分来自贫穷、战争和/或与英国有深厚联系的国家。来源:英国广播公司/内政部。
即使不考虑以上环节,在很多难民眼里,英国也是比法国甚至欧盟国家更理想的去处。
法国国际关系学院移民政策专家马蒂厄·塔尔迪(Mathieu Tardi)认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作机会比欧盟更好,对难民更有吸引力。尽管英国政府已经采取措施惩罚非法移民和在英国生活工作的雇主,并宣布未经许可坚持进入英国将被视为刑事犯罪,但过去20年来,所谓“英国劳工管理制度过于慷慨”的说法不绝于耳。就连法国内政部长杰拉尔德·达尔马宁也认同“英国就业市场对移民有吸引力”。
不管这个说法是否站得住脚,很多移民确实因为在法国没有受到很好的待遇而不满,所以产生了“移树死,移人活”的想法。除了前殖民地国家,英国非法移民数量最多的主要是伊斯兰国家。自去年底法国、德国、奥地利等欧盟国家爆发恐怖袭击事件(尤其是法国教师塞缪尔·帕蒂遇害事件)以来,法国政府在“共和主义”原则指导下加强了对穆斯林群体的控制,民间的“伊斯兰恐惧症”再度加剧。显然,目前的法国社会环境对这些难民更加不友好。
越来越多的难民涌入,英国不要,法国认为他们不是冲着自己来的,英吉利海峡两岸的矛盾自然加剧。
后英国退出欧盟时代,英法欧矛盾不断被“揭开”
对于英国和法国来说,人员流动(包括非法移民)是正常的,但今年以来,两国为此发生了特别激烈的争论。似乎今年难民特别多,本质上揭示了后英国退出欧盟时代英法乃至欧盟的结构性矛盾。
对于如何处理涉及多个欧洲国家的非法移民,欧盟有相应的法律和工作机制。根据2014年生效的《都柏林条例》及其设定的“非法入境”标准,非法移民踏入的第一个欧盟成员国负责处理他们的庇护申请。在英国退出欧盟之前,在大多数情况下,英国有权将这些难民遣返到他们进入的第一个欧盟国家,只需援引都柏林规则,然后“一切都会好起来”。
在英国退出欧盟之后,自然地,都柏林规则不再适用,但是如何处理来自欧洲的非法移民还没有在英国和欧盟之间开始任何实质性的谈判。没有新的机制规约,作为欧盟成员国的法国和刚刚脱欧、主权意识很强的英国自然各说各话,针锋相对,非法移民这个老问题也陷入僵局。
法国的立场,正如马克龙总统反复重申的那样,法国只是非法移民的过境和中转国,他们的最终目标是英国,而来自法国的“路人”只占所有经由欧盟前往英国的移民的3%。因此,法国绝不会接受将所有难民“打包遣返”回法国的做法。所以他提出要实现全欧洲的合作,这样才能从长远的角度来解决这个地区乃至全球的问题。
但英国显然有不同的诉求和考量。11月24日非法移民惨案发生后,英国政府呼吁与法国联合海岸巡逻,阻止更多非法移民穿越英吉利海峡,并强调难民应在抵达的第一个安全国家申请庇护。言下之意是,这些来自法国和其他欧盟国家的难民应该“回到他们来的地方”。
英国边境警察将难民带到多佛。
11月25日,英国首相约翰逊在社交平台推特上发表了一封写给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信。除了再次提出两国应该联合或者互相巡逻对方海域,他还特别提到希望英国与法国和欧盟达成移民遣返协议,从而让英国将偷渡者遣返法国,降低非法移民渡海的积极性,打击偷渡者。
约翰逊的举动激怒了法国。他说,马克龙的领导人不应该以如此轻率的方式交流,特别是通过社交平台。法国内政部长达尔马宁甚至宣布,取消邀请英国内政大臣普里蒂·帕特尔(Pritty Patel)出席11月28日欧洲国家关于处理非法移民问题的会议。抛开外交礼仪,在法国政府看来,这封公开信的内容再次显示了英国在处理英欧关系上的“双重标准”。
英国在与欧盟的多次谈判中打主权牌,但在偷渡事件中,要求在法国海岸线巡逻,侵犯了法国的主权。明明已经完全脱欧,却还要求按照都柏林法规处理非法移民,以推卸责任。
透过这一波偷渡事件,许多法国政府官员表示,他们已经受够了英国的口是心非,称英国总是在玩“双面游戏”——在具体技术问题上积极有效的同时,向外界传递完全相反的信息,以迎合本国民众,谋求政治利益。马克龙在私下谈话中也认为,约翰逊总是会把一些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这一切都是他做的,在北爱尔兰的贸易问题、英法捕鱼权以及与核潜艇有关的奥库斯问题上,他始终将英国定位为受害者,将法国定位为‘替罪羊’”。
在难民处置问题上,马克龙(右)对约翰逊的言论非常不满。
英法难民争端的爆发恰逢双边关系的多事之秋。澳-英-美联盟(AUKUS)是否正式启动核潜艇合作,澳大利亚撕毁与法国关于“未来潜艇计划”的合作协议;或者是英欧之间的贸易纠纷、渔业纠纷、疫苗分配和供应纠纷;还是北爱尔兰议定书修正案的分歧,欧洲法院在北爱尔兰的管辖权之争,诸多历史问题的爆发,不过是后英国退出欧盟时代英欧结构性矛盾的必然产物?
通过一系列争端,英国的心态无疑凸显出来:一方面希望通过英国退出欧盟维护其边境管理主权、司法主权和经济主权,保护其就业市场,摆脱欧盟规则的束缚,独立开展政治经济外交,走向“全球英国”和复苏的目标;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想失去在欧盟框架内已经享受到的便利和红利,包括双边服务和商品贸易、移民遣返、爱尔兰岛边界问题等。
然而,基于“两者”的逻辑...而且……”,英国在很多问题上给欧盟留下了“需要利益就寻求合作,推卸责任就谈主权”的印象,这种逻辑本身自然是法国和欧盟无法接受的。在疫情和英国退出欧盟的双重打击下,双边贸易尚未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此外,《英国退出欧盟协定》中不断剪不断理还乱的双边关系处理机制,以及双方从历史渊源到地理位置都无法完全割断的特殊关系,都决定了这种结构性矛盾必然难以解决。
回到欧盟的难民危机,问题的根源仍然是非法移民来源国的动荡和贫困,而这些国家境况不佳、人民生存困难的历史原因仍然是包括英法在内的西方国家的阴影。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外部结构性矛盾注定会继续困扰欧洲国家。
伯明翰大学移民专家珍妮·菲利莫尔(Jenny phillimore)表示,要减少非法移民数量,首先要减少全球不平等,确保不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冲突。要实现这个目标,离不开英法乃至英欧的齐心协力:如果双方不能摒弃狭隘的保护主义逻辑,从问题的根源入手,而是继续在责任上纠缠,那么出现更多的纠纷和更大的悲剧也不是不可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