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一本科生转学至双非院校,学校回应:已办理成功,原因不便透露

这两天,清华北京教委发布的本科便透一则转学公示火了。引发热议的生转双非是,大多是学至学校北京本地学校的学生向其他省份转学,且还有从清华大学转入双非院校者,院校已办因被网民称为“逆向转学”。理成露1月4日上午,功原大皖新闻记者致电其中一名转学学子所在的清华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接听电话的本科便透教务处工作人员表示,从公示结果来看,生转双非转学已办理成功了,学至学校至于后面的院校已办因安排,是理成露学生的事情。关于学生的功原转学原因,其表示,清华涉及隐私,不便透露。

清华一本科生转学至双非院校,回应:转学已办理成功

1月4日,大皖新闻记者查询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网站了解到,1月2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拟跨省转学情况公示》,称北京市教委对各高校报送的学生跨省转学材料进行了初审、复核,现将杨某贤等8名学生拟转学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自1月2日起至8日结束。公示期内,如对拟转学学生有异议,可以书面形式提出。

公示显示,有8名高校大学生拟跨省转学,1人为转入、7人为转出,涉及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多所高校。

大皖新闻记者看到,这份拟跨省转学信息公示之所以引发热议,关键点在于,大多是北京本地学校的学生向其他省份转学,且还有从清华大学转入双非院校者,即清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温某周,拟转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整体来看,转出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声誉好于转入学校的实力和声誉。这样的“转学”打破了传统的就高不就低原则,被网民称为“逆向转学”。

1月4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查询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官网看到,该系在2023年11月17日就发布了一则《转学公示》,称温某周,男,数学系2021级本科生学生申请转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公示时间:11月17日至11月24日。

随后,大皖新闻记者致电该系教务处,工作人员表示,从公示结果来看,转学已办理成功了,至于后面的安排,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关于学生为何转学,工作人员称此涉及学生个人隐私,不便透露。

逆向转学引发热议,大多表示理解

对于“逆向转学”,网民反应不一,有人说,“第一次知道大学还可以转学?”还有人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虽然是‘双非院校’,但每年高考录取分数都较高,而且是转入里面的热门专业——计算机专业,就业率高,是‘大厂’输送地。”也有人说,从“金融”转到“临床医学”,是个好选择。

还有网民从学生“身心健康”来考虑表示理解,认为这种转学一般是一些特殊原因,比如身体、家庭之类的。“孩子去适合自己能力的学校就好,不要焦虑,没准是好事。”

大皖新闻记者也查询了2017年时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学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本专科学生因患病或者有特殊困难、特别需要,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或者不适应本校学习要求的,可以申请转学。研究生除上述条件外因为导师工作调动或健康原因不能继续指导,可以转学。

申请转学的本专科学生高考分数应达到拟转入学校相关专业在生源地相应年份的高考录取分数;申请转入学校不高于转出学校的层次、学科专业水平;申请转学的研究生需通过拟转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的专业考核或学业水平评估。

此外,转学工作要服务首都功能,严格审查转学条件,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转学:
1.入学未满一学期或者毕业前一年的;
2.高考成绩低于拟转入学校相关专业在同一生源地相应年份录取成绩的;
3.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
4.以定向就业招生录取的;
5.研究生拟转入学校、专业的录取控制标准高于其所在学校、专业的;
6.无正当转学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