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绿美”绣入高质量发展蓝图,红旗镇获评“广东省森林城镇”

山水相伴,绿美城景相融,将绣漫步红旗镇,入高随处可见绿意盎然的质量镇获绿化植被。近日,发展广东省林业局公布了新一批森林城镇名单,蓝图金湾区红旗镇成功上榜。红旗这一荣誉,评广正是东省红旗镇将“绿美”绣入高质量发展蓝图的成果体现。

近年来,森林红旗镇坚持“产业重镇、城镇生态新城”的绿美发展理念,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将绣不断完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入高产业体系、质量镇获文化体系和支撑体系,大力推进森林城镇建设,全面提升城镇人居环境和人民生态福祉。目前,全镇林木覆盖率达35.14%,城区绿化覆盖率40.29%,逐步形成了具有休闲宜居特色的森林城镇。

沙脊村“一河两岸”的自然生态孕育了浓厚的疍家水乡文化。

持续增绿护绿

绿色“家底”愈发厚实

挥锹铲土、扶苗定植、填平树坑、提水浇灌、踩实固苗……今年以来,形式多样的义务植树活动在红旗镇接连举行。铁锨挥舞间,“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理念生根发芽,为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底蕴。

地处鸡啼门与坭湾门水道之间的红旗镇,生态底蕴深厚,拥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2023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镇”等诸多名片。为加快构建更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红旗镇近年来大力实施城乡增绿工程,着力抓好城区添绿、绿色廊道连通、森林村镇绿化美化、森林抚育与低效林改造。

据统计,2021年以来,全镇先后完成1150亩低效林改造,通过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引进生态功能显著、多景观、多层次、多色彩的乡土阔叶混交林,辖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同时,红旗镇十分重视生态文化培育,积极营造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的浓厚氛围,不仅打造了大林山生态公园、八一海鱼公园等多个生态文化平台,还设立了科普标牌200多个、宣传栏100多处。此外,该镇动员镇内各机关单位、村(社区)、企业和广大热心群众通过派发传单、义务抚育管护、义务种植等方式开展义务植树系列活动,已初步建成白藤山义务植树基地,打造“红色林”“人大林”等特色主题林。

做优特色产业

“绿色颜值”变“经济价值”

泛舟河上,逛水上集市;登桥远望,品水乡风韵……漫步红旗镇沙脊村、三板村,目之所及,皆是风景。这背后,有天然禀赋的加持,更不乏“森林城镇”创建带来的新变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红旗镇自然景观基底条件优越,山系、水系、田园相映成趣,城市以组团式布局嵌落其间,形成了良好的山、水、田、城整体格局。立足这一优势,该镇积极探索“生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了沙脊水上集市、鹭鸟天下等一批特色森林生态旅游品牌,初步形成了林产品加工、森林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林业产业格局,林业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

以红旗镇西南面的沙脊村为例,这里有着长达4公里的生态绿廊——沙脊河,“一河两岸”的自然生态孕育了浓厚的疍家水乡文化。去年以来,沙脊村通过村企共建模式,成功打造了珠海首个具有岭南水上集市特色的乡村旅游综合体,不仅让沙脊村美了起来,更实现了村民增产增收,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毗邻沙脊村的三板村,同样是远近闻名的水乡游打卡热门地,还曾入选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名单。这里还有珠海最大型的水鸟繁殖栖息湿地——鹭鸟天下。白鹭、野水鸭、杜鹃等60余种鸟类常年在此栖息,每年有超过10万只鹭鸟在此出生成长……

打造宜居家园

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今年6月,三板村河道上演了一场水乡版“速度与激情”,红旗镇乡村龙舟赛时隔三年再度回归。

龙舟赛选在三板村举行,离不开这里优质的河道、秀丽的风光。从高空俯瞰,清澈的三板河穿村而过,别致的民居傍河而立,鱼塘星罗棋布,道路整洁干净……岭南水乡特色与自然生态完美结合,共同勾勒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

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房屋私搭乱建、生活物品随意堆放情况普遍存在。为了切实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红旗镇于2019年投入1.5亿元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三板村、沙脊村。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治、垃圾分类、农村污水处理建设等工程,“脏乱差”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幸福感不断提升。

同时,为了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目标,红旗镇还先后对小林涌、红旗河等河流开展了综合整治管理,对湖东社区西堤、三顷排洪渠进行加固美化,全面构建具有岭南特色的平安绿色生态水网。

如今的红旗镇,林城相依、林水相融,一帧帧绿美新图景在全域铺开,让群众生活更有“质感”,让城镇发展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