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耕耘一辈子 甘于奉献写人生

  卢璧锋现任市老干部(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辛勤献写他从16岁步入教坛,耕耘成为一名教师。辈甘自此,于奉他由一个朝气蓬勃的人生教坛新兵磨炼成为教学有方、成绩突出的辛勤献写教学骨干。退休后的耕耘卢璧锋,仍然发挥余热,辈甘积极地做好市老干部(老年)大学的于奉工作,一干就是人生21年。参加工作以来,辛勤献写他埋头实干,耕耘走出了一条奋发进取、辈甘硕果累累的于奉奋斗之路,受到多次表彰,人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卢璧锋于1933年6月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自幼受到父亲良好的教育。16岁那年他走上了教坛,自此倾心矢志,一辈子从事教育事业。1956年9月,卢璧锋被调到潮安县教育局教研室,担任小学组教研组长。由于工作量大,到了晚上,卢璧锋仍须坐在办公桌前加班。“那个时候,连煤油灯都用不起,只能点上土油灯,工作了一会,我就看到他的眼睛已被油烟熏得直淌水,鼻孔下面也有两条黑迹。”卢璧锋妻子庄静璇回忆说。在那个物资匮缺、条件艰苦的年代里,卢璧锋克服了种种困难,兢兢业业地工作,而这段宝贵经历为他后来办好教育、教研科研等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由于工作出色,1958年,卢璧锋被潮安县教育局派到江东镇,协助当地教育部门创办了民办中学,满足广大群众的教育需求。“那时候潮安县的中学很少,很多学生小学毕业后都不能继续升学。

  “当时我看到外地创办农业中学,解决小学毕业生升学的难题,于是协助教育部门在当地试点创办农业中学。”卢璧锋说,他们选择好四处校址后,聘请当地回乡的高中毕业生来当农业中学的老师,招收小学毕业生,突破当时小学毕业生升中学“无门”的窘境。“我记得很清楚,当年南方日报记者专程前来采访报道,在1958年4月27日,《南方日报》第一版刊发一篇社论《群众办学,势如破竹》,第三版刊发一篇通讯报道《桃李一夜满江东》。之后,潮安县农业中学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单位,我们还被邀请到北京出席表彰大会,介绍先进工作经验。”说起这段经历的时候,虽然他在言语上轻描淡写,但从他的眼神之间,依然能够感受到一份喜悦之情。

  1996年6月,年满63周岁的卢璧锋已到了退休年龄,他办妥了退休手续,准备安享晚年。然而,1998年,他受邀参与市老干部(老年)大学的筹办工作,并被聘任为该校的常务副校长。自此,他又踏上办好老年大学的新征程,书写着新的老年人生。

  为了办好市老干部(老年)大学,他花费了不少心思。在校期间,他根据学员学习需求,先后开设老年保健、潮乐、潮曲、舞蹈、电脑、英语、摄影等课程,满足老年人广泛性、多层次的学习需求,大大丰富了老年学员的学习生活。经过20余载的创新发展,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先进老年大学”“全国示范老年大学”等4个全国先进称号,这些荣誉与卢璧锋的辛勤付出和默默奉献是分不开的。

  20余年来,他坚持“科研兴校”的理念,重视教育科研,形成独具特色的老年大学。自2003年5月起,他邀请我国学习学专家叶瑞祥教授在老干部大学推进老年教育科研,坚持开展系列课题研究共6项,先后出版了反映系列课题研究成果的著作共8部。“每项课题研究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调研,还需要博览群书,集结师生的智慧与经验,每项课题研究都需要花费2至3年的时间。”卢璧锋告诉记者,付出总有收获,8部书中的《新编老年学习学》和《老年大学教学论》等著作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称“在老年学习方面的研究已走在世界前列”“《老年大学教学论》一书是精品”等。

  在很多人看来,卢璧锋到了这种高龄,应该在家颐养天年。“我也想真正退下来,但是老年教育需要我,社会需要我,我就要把党和人民培养我的知识全部奉献出去。”现年86岁的卢璧锋说。正是有了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多年来,卢璧锋先后获得“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先进老年教育工作者”“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潮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等称号。

  􀳊 本报记者 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