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终于成功!再次移植让患者在珠海这家医院重获新生

日前,时隔生中大五院血液肿瘤科造血干细胞移植团队成功为58岁的年终罗先生实施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3年期间,于成院重即使病情反复,功再治疗过程艰辛,次移但医患双方互相信任,植让珠海攻艰克难与疾病做斗争,患者获新最终成功延长患者生命周期。家医

多次调整方案疾病仍复发

2020年7月,时隔生罗先生因腰背部疼痛难忍,年终在外院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于成院重首次化疗不仅让他身体承受了巨大的功再痛苦,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次移肝功能损害。为寻求进一步诊治,植让珠海患者准备接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获新但却遇到了难题——造血干细胞采集失败。

无法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意味着疾病可能会再次复发。果不其然,在按照治疗计划完成了6个周期的巩固化疗并顺利进入维持治疗阶段后不久,2022年9月患者疾病复发。经多次调整治疗方案,病情虽得到了部分控制,但残留的肿瘤细胞却始终未能消除。

专家团队再次尝试干细胞动员

到底还有没有机会做移植?罗先生来到中大五院进一步就诊。在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并进行充分的检查评估后,中大五院血液肿瘤科造血干细胞移植团队认为患者可能还有再次挽救移植的机会,如果成功,可大大降低疾病复发概率,延长生命周期。

但由于患者第一次干细胞动员失败,且已经连续药物治疗3年,其造血干细胞可能已造成无可避免的损伤,再次动员成功率极低。血液肿瘤科曾林涓主任团队与患者共同商讨治疗方案,决定采用新型动员制剂联合长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方式尝试再次动员干细胞。

患者成功接受移植重获新生

令人惊喜的是,动员效果理想,经过两天的采集,成功得到充足的造血干细胞,患者已满足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的条件。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后,血液肿瘤科移植团队于今年10月13日成功为患者进行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经过13个日夜的精心守护,患者恢复良好,目前已顺利出院。

曾林涓主任表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拥有重要地位,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新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成功率,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机会和选择。

中老年患者要警惕多发性骨髓瘤

据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克隆性浆细胞疾病,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第二大常见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体,发病高峰年龄在55-65岁。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当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主要临床表现为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贫血以及骨痛等。

曾林涓提醒,中老年患者有以下症状应警惕多发性骨髓瘤:不明原因的骨痛,休息不能缓解;感到乏力、恶心、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反复再发的感染,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经规范的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者;便秘;精神恍惚或意识模糊;不明原因的腿部无力或肢体麻木;明显口渴。

曾林涓表示,骨髓瘤的治疗已从传统的化疗发展到新药联合化疗、靶向药物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目前多发性骨髓瘤仍是一个不可治愈的肿瘤,但可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部分病例有望长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