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鼻日科普:孩子腺样体肥大,一定要做手术吗?

  每年4月的全国第二个星期六是“全国爱鼻日”,今年全国爱鼻日活动主题为“鼻腔疾病预防,爱鼻重在日常护理”,日科旨在提高公众对鼻腔健康重要性的普孩认识。

  4月12日,腺样在第22个“全国爱鼻日”来临之际,体肥我们邀请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大定鼻科主任李健主任医师向大家科普关于腺样体的做手专业知识。让我们跟随李医师,全国科学认识腺样体,爱鼻知己知“鼻”,日科守卫孩子们的普孩健康呼吸!

  记者提问:腺样体是腺样什么?

  李医师解答:腺样体是位于鼻腔后部,鼻咽顶后壁的体肥一团淋巴组织,表面呈橘子瓣样。大定腺样体在儿童2~6岁时开始逐渐增生长大,到8~10岁开始逐渐萎缩变小,成年后几乎没有或仅有少许残留。当孩子上呼吸道反复感染受到刺激时,腺样体就会出现病理性增生,导致患儿出现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称为腺样体病理性肥大,特指儿童时期鼻咽部过度增生的淋巴组织。

  记者提问:为什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孩确诊腺样体肥大?

  李医师解答: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整体医疗水平提高,诊断手段、设备更先进,促使腺样体肥大这项病症更容易被诊断、治疗。其次是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各类病毒感染孩子的概率也越来越大,病毒进入上呼吸道进而刺激人体免疫系统,部分患儿还受到上呼吸道过敏或感染等各种炎症的刺激,腺样体从而出现病理性增生。同时,随着新媒体传播形式逐渐丰富,关于腺样体肥大的宣传逐渐增多,老百姓对腺样体也更加关注。

  记者提问:腺样体肥大一定要切除吗?

  李医师解答:不一定。腺样体肥大是体征诊断,是否需要切除需结合症状进一步诊断。比如小孩是否有睡眠张口呼吸、睡眠打呼噜、睡眠中合并呼吸暂停和缺氧等情况,当症状可能影响到患儿的生长发育、颌面部发育,并且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治疗效果欠佳时,建议做腺样体切除手术。同时,腺样体切除也需要同时关注扁桃体肥大、儿童鼻窦炎和变应性鼻炎等合并病的同时治疗,并制定精细化治疗策略。另外,不能在如感冒发烧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严重时期进行诊断,急性期腺样体增大是急性期病毒感染等导致,有自愈或者药物治疗后好转痊愈可能,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进行3到6个月的保守治疗,若用药无好转,再考虑进行腺样体切除手术。

  记者提问:腺样体切除手术对年龄有要求吗?

  李医师解答:6岁之前是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一般建议在6岁以前,要严格掌握腺样体切除手术指征。但是年龄不是患儿诊断、治疗的唯一判断标准,当腺样体肥大严重影响孩子身体和颌面部生长发育等情况,甚至影响到正常睡眠和学习生活时,需要权衡利弊,结合各种影响因素,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确定是否切除腺样体。

  记者提问:腺样体肥大切除手术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会损伤孩子的免疫系统吗?

  李医师解答:当孩子病理性腺样体肥大非常严重时,影响到孩子的睡眠,影响到生长发育和颌面部正常发育等情况时,如果不进行切除,可能会对孩子健康影响更加严重。确实需要切除腺样体时,家长也不必过度担心。围手术期短期内孩子的免疫指标可能发生轻微下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其他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会进行代偿,免疫指标会逐渐趋向正常。

  在“全国爱鼻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关注并科学认识腺样体,谨遵医嘱、及时检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陈婷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