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月子服务 助力扶贫事业

  本报记者 詹妙蓉

  他曾经执教三尺讲台,创新为妻子接受月子护理培训并考取“月嫂证”,月服业成为我市首位持证“男月嫂”;他在伺候妻子“坐月子”过程中嗅到了市场商机,力扶将传统“坐月子”与现代科学护理相结合,贫事独创“潮式”月子服务模式;他热心公益事业,创新为精准扶贫户提供就业创业帮扶……他就是月服业广东天川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丁树波。

  为爱考证的力扶“男月嫂”

  80后青年丁树波可能未曾想过,身为民办学校副校长的贫事他,有一天会在家政行业创出一片天地。创新2011年,月服业丁树波的力扶妻子顺利生产,按照长辈的贫事安排,在家里坐月子。创新丁树波在初为人父的月服业喜悦中,却夹杂着对妻子的力扶愧疚——由于营养过剩、护理不当,妻子身材走样,伴随腰酸、头疼等症状。

  “有没有一种专业的女性月子护理服务呢?”这个想法开始在丁树波内心生根发芽。2012年,他带着创业致富的理想和身上仅有的2000元,在市区租了一套85平方米的民房,筹资创办了湘桥区天川家政服务部。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妻子备孕二胎期间,丁树波便报名参加月嫂培训班,并考取了月嫂证,成为我市首位持证“男月嫂”。他暗自下决心,“要利用所学知识给予妻子科学、健康的月子护理。”据他介绍,月嫂证考核包含理论学习及业务实践,后者需替产妇按摩、擦浴、安排月子餐,协助为婴儿喂奶、换尿布等日常护理。妻子二胎坐月子期间,他全程陪护,产后护理工作进行得井井有条。“妻子产后恢复得很健康,也没有落下病症。”如今谈起亲自护理妻子坐月子,丁树波仍一脸自豪。

  独创“潮式”月子服务

  有了为妻子护理月子的经验,丁树波计划着,不如把自己掌握的月子护理经验加以推广,让更多女性享受到更健康、科学的月子护理。彼时潮州的月子护理市场,存在人员管理分散、护理不专业、综合素质低等情况。丁树波认为,自己掌握月子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有人力资源管理经验;自小在农村长大,与从事家政行业的农村妇女比较容易交流。他坚信,自己在家政行业能拥有核心竞争力,能带出一支专业度高、服务质量优、群众口碑好的月嫂队伍。

  2014年,丁树波把培训月嫂、提供月嫂服务作为公司的重点项目,推广传统和科学相结合的月子护理模式。潮州女性的月子护理方式,丁树波用两个字形容——“讲究”。在月子护理及培训工作中,他将传统护理方式与现代科学相结合,挖掘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月子服务模式,摸索出“潮式月子护理”的“四字经”——礼、补、养、忌。

  “潮州人讲究礼仪民俗,比如为新生儿办周岁礼,这是长辈对新生儿健康成长的美好祝愿,建议予以保留;产妇产后调养应科学合理,饮食方面注重食材应季新鲜、营养均衡搭配;新生儿护理养育讲究细致耐心,如观察新生儿脉搏、大小便等;产妇坐月子期间也有一些禁忌,忌吃辛辣生冷食物、忌过度操劳等等。”丁树波认为,产妇月子餐是月子护理期间的重要一环,坚持“排、调、补、养”原则;同时强化产妇日常身体护理及产后情绪管理,协助照顾新生儿,能够帮助产妇更健康、科学地产后康复。

  送技下乡助力扶贫

  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市场对月嫂的需求愈加旺盛。丁树波意识到,许多农村妇女面临就业难、收入低等问题,不如为贫困地区的女性提供家政特别是月子护理专业培训,帮助她们掌握职业技能,通过服务社会来实现自立和摆脱贫困。他与湘桥区扶贫办合作,对精准扶贫户提供就业创业扶贫,在官塘、磷溪、意溪等乡镇设置扶贫点,帮助贫困地区女性掌握专业的家政和母婴护理技能。

  与此同时,丁树波认为,帮助低学历、缺乏技能的农村妇女学习技能、获得报酬,既让她们的家庭摆脱贫困,还能提高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帮助她们改善家庭关系,也有效迎合了“二孩”政策实施后社会上对专业家政月嫂的需求,形成了多赢的扶贫模式。

  目前,丁树波的家政公司拥有300多名家政工,提供服务范围包括月嫂、催乳师、老年人护理员、钟点工、育婴师、保育员、家电清洗等;至今开展98期月嫂培训课程,参与教学培训近1万人;培训指导来自汕头、广州、北京、上海等地约2000人考取了专业“月嫂证”。

  丁树波计划今年为100个精准扶贫对象开展技能培训,广泛开展月嫂等职业技能培训,使学员真正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提升职业培训质量。同时,继续推广传统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潮式月子护理模式”,让更多的妇女和家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