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实力外援 为何全华班的天津江苏女排能争冠军?

16日,实力女排超级联赛冠亚军决赛将开战,外援为何卫冕冠军天津女排将与江苏女排进行三回合两胜的全华角逐。上海女排与广东女排将进行三四名决赛。天津受制于疫情影响,江苏今年联赛大部分球队没有外援,女排能争只有上海和广东队未雨绸缪,冠军提前准备,实力外援的外援为何加盟也提升了球队的实力。然而最终,全华进入决赛的天津两支球队都是全华班,有外援的江苏上海和广东队却功亏一匮。可见,女排能争排超联赛看似主力层面的冠军竞争,实际比的实力是后备力量的厚度。

已经拿到联赛12冠的天津女排无疑是一支王者之师,球队在后备力量的培养以及梯队建设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据悉,天津有七个青少年排球人才培养基地、一个外埠人才基地,这也确保了有一批批优秀苗子冒出来。

和全国排球运动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样,随着一些业余体校的老排球教练相继退休,天津的排球业余体校也在逐渐减少,本土球员的缺乏让天津女排把选材的目光投向全国。为了选拔排球苗子和教练,天津女排近年来全国撒网,收获颇丰。目前的这支天津女排,大部分主力队员不是天津人。朱婷来自河南、李盈莹、王宁、王艺竹来自黑龙江、王媛媛来自甘肃兰州。

在2017-2018赛季的排超元年,当时18岁的李盈莹就横空出世,一鸣惊人,率队夺得联赛冠军。2018-2019赛季,新人主攻王艺竹又崭露头角,成为李盈莹的对角,在天津和上海队的冠亚军决赛中被派上场锻炼。天津青训成果一茬接一茬 ,教练也敢于新人。本赛季,王艺竹被主教练王宝泉改造为接应,由朱婷和李盈莹两位国手保驾护航,又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除了扎实的青训体系,天津女排的魔鬼训练也是闻名的。王宝泉是天津女排的功勋教头,别人看到的是天津女排战无不胜,只有他一直不断地找问题,敲打队员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面对即将到来的决赛,王宝泉依然提出一个拼字,“江苏我感觉今年表现是最好的一年,比去年要强。从整个士气、信心,包括技术都是非常不错的。所以说咱们还是在场上去拼,胜负都可能,谁拿冠军都很正常。”

江苏女排是联赛中少有的坚持全华班的球队。一方面,江苏女排想要锻炼球员,打造属于自己的技战术体系,让年轻球员快速成长;另一方面,由于联赛的其他球队基本上都引进外援,在江苏女排和对手对抗的时候,球员们也可以得到锻炼。这一思路,也确实培养出张常宁、龚翔宇等国字号球员。

纵观国内各队的接应打法清一色的保障接应甚至保姆接应,只有江苏队一直坚持“强力接应”,从邱爱华到陆倩再到龚翔宇,全都是强力接应的打法,出道之时不接一传专注进攻。接应二传是近年来中国女排“争议”最大的位置,因为这个位置和欧美强队相比,国内球员进攻显得较弱。虽然龚翔宇还不算国际一流接应,但目前国内联赛其他球队的接应队员无论是进攻还是一传防守,都与龚翔宇有明显的差距。

江苏女排的副攻也有自己的特色,即很少跑背飞,而是坚持向男排打法学习,主打身前身后闪电快攻。这跟江苏有强力接应是有关的。这些年,唯有江苏队一直坚持国际主流打法,向男排打法靠拢,接应承担了更多的进攻任务。这其实也是为中国女排在锻炼队伍。

职业化的联赛需要高水平的外援,但外援在很多位置上的优势,又限制了本土球员的发展。江苏队选择全华班,本赛季尝到了阵容成熟的甜头。而上海队近几年赛季在引进外援方面,有很多尝试。从此前韩国主攻金软景,到这两个赛季的德国接应利普曼,都给球队实力带来了提升。然而如何用好外援,又能激发本土球员的潜力,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平衡仍然是个棘手的问题。

排球是一个集体项目,不能没有明星球员,但只靠明星球员也不行。天津和江苏队都是胜在打一个整体,团队实力均衡。上海和广东队虽有外援,但本土球员还有实力差距,没能形成多点开花。成也外援,败也外援,事实证明“外援依赖症”不是长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