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的说丨教博会干货多 专家这样定义“好教师”

连日来,好教师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公益博览会精彩活动不断,说丨吸引了数万人次到现场观展。教博特别是干货多在11月20日举办的教博会“中国校园长论坛”,来自广州、样定义北京以及成都等地的好教师老中青教育工作者执手畅谈,共探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说丨干货满满,教博让观众获益匪浅。干货多(详见《珠海特区报》11月21日04版)

“你呈现什么样的样定义教师形象,孩子就会回报我们什么样的好教师形象。”

“教师要让自己变得好玩一些,说丨不要做一个企图掌握所有的教博知识以及控制权的‘老师’,去做而不是干货多说教……”

这些真诚的分享来自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原校长刘可钦,一位扎根教坛数十载的样定义老教师。如何成为一位孩子喜欢、家长认可的好教师?这可能是教育界的“汉姆雷特之问”,每位教师、家长、学生都可能有着自己不同的观点。但是,刘可钦老师的这番话却是值得大家思考和借鉴的,特别是对小学阶段的教师来说——小学正是孩子从懵懂无知转入学习成长的一个关键阶段,很多粗浅认知以及习惯的养成都奠基于此。除了引导孩子们读书学习,怎样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各类习惯,打下良好的三观根基,也是教师必须重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首先,教师必须明确自身责任,当好孩子们的“学习榜样”。因为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做得怎么样,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会学在行为上,这也正是文章开头刘可钦老师那句话的意义所在——教师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严要求,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当好孩子们日常学习、模仿的“好榜样”,要在日常行为的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举个例子,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情况,很多孩子总习惯说,“我们老师说了,要……”“这是老师说的”……教师的话俨然成为孩子们眼中的金科玉律,这不仅说明了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之高,更加验证了教师对于孩子们的影响之大。

其次,教师要弄明白怎么去提升自我能力,怎样去更好地教育学生。教育不是简单的生记硬背,更不是填鸭式的生塞硬灌,而是要引导、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掌握更多更有趣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方法,要懂得因材施教,去规范引导学生而不是强制性的命令控制他们。近些年来,全国各地都涌现了不少“网红教师”,有的擅于引导孩子们动手实验,学习物理知识;有的寓教于乐,将表演与语文学习相融合……这些孩子们眼中“好玩”的老师,无疑就真正掌握了教育孩子的密码,而在这次教博会上,也有不少类似的研究成果,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去借鉴和学习。

当下,第六届教博会在珠海盛大举行,汇集了全国各地最前沿的教育研究成果,带来了丰富的创新实践范例。我们由衷地希望,借着教博会的东风,珠海的教师、家长以及学校、教育主管部门都能从中有所收获,更好理解教育的本质,进一步明确教育改革创新的方向,推动珠海教育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速车道。